思源 追寻 致远           304am永利集团“接诉即办”热线电话:0826-2256345

学工部开展“植愈心灵”园艺心理沙龙活动

作者:张杨来源: 学生工作部 时间:2025-04-18 17:58:59关注 :

4月17日,由学校学工部主办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办的“植愈心灵”园艺心理沙龙活动在学生服务一站式社区温暖开展。作为学校2025年“3.25-5.25”大学生心理健康节“植物盲盒”活动的延续,本次沙龙以“园艺疗法”为媒介,通过植物与心灵的对话,引导学生缓解压力、提升生命意义感,培养积极心理品质。

在心理专职教师周星霖老师的带领下,同学们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重新认识了植物生长的隐喻意义。从种子破土而出的期待,到嫩芽向阳而生的生命力,植物的生长周期成为参与者内心状态的投射——每一株植物的顽强生长,都在无声地诠释“生命自我修复”的潜能。活动中,同学们展示了亲手培育的植物,并分享了养护心得与心理变化。一盆盆绿意盎然的植物,不仅是劳动的成果,更成为情绪调节的“可视化日记”,记录着焦虑的缓解、专注力的提升以及对生命力的重新感知。

沙龙巧妙融合了正念训练与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。通过“五感刺激”(触摸叶片的纹理、嗅闻植物的芬芳、观察自然的色彩),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,触发身体的放松反应;通过回顾植物培育历程,引导参与者以“成长型思维”重构消极认知;自然创作中的“不完美接纳”练习,则帮助学生完成从“追求控制”到“悦纳真实”的心理转变。

园艺操作本身即是一场天然的正念实践——重复性动作(如浇水)与延迟满足(如等待发芽、开花)的特性,让人自然进入“心流”状态,打破反刍思维的循环。而植物养护日志的书写,则通过结构化任务强化“觉察-内省-行动”的认知行为模式,形成情绪管理的良性闭环。同时,活动现场营造了安全、包容的心理场域。以植物为媒介的非评价性交流,降低了同学们的心理防御。当参与者讲述“植物死亡时的挫败”或“意外发芽的惊喜”时,这些叙事中的情感共鸣也悄然加固了人际信任的纽带。

本次沙龙通过“具身认知”理论,将抽象的心理调适转化为可触摸的生命体验。有时,治愈的力量就藏在一粒种子破土的瞬间,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,心灵也找到了它自己的阳光。

上一条:师范健儿勇夺冠 田径赛场展风采

下一条:经旅学院与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展“政校合作”座谈会

关闭

    版权所有©304am永利集团(中国区)官方网站-安全入口地址:广安市广安区滨江东路98号邮编:638000  值班电话:0826-2256115  蜀ICP备19006359 川公网安备 51160202511677号